2025
六月

05

772
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|朝圣之途第五十四集:蛮族入侵后主教隐修士对教会及欧洲文化的贡献

1231231

各位《朝圣之途》的听众朋友,您好!时间过得真快,《朝圣之途》这个节目,从开播到以来,我们在教会历史的朝圣之途上,也走过了八个世纪。在上个星期的旅途上,我们看到了爱尔兰、英吉利、日尔曼、荷兰的归化,由异教改奉天主教的经过。今天的节目要为各位介绍的是:蛮族入侵,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,圣教会对欧洲文化的影响,欢迎您的收听。

自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受洗奉教到圣波尼法爵的去世,这之间有250年之久。这一段时间,以历史的眼光去看,虽然不很长,但却获得了相当广泛、可观的成绩。我们只须把第五世纪末叶西方的情形和第八世纪中叶的情形,拿来比较一下,便可以了解。公元490年之间,在纷杂的蛮族国家中,大部分都还是亚略派异教的天下,天主教在许多地方还时常的受到迫害,帝国的四周,还都是异教徒,而到了公元750年左右,西欧的国家全部都信奉了天主教。教会呢,也到处受到尊敬,这些都是当时的主教们和修士们英勇奋斗的成绩,在已奉教的国家中,土著的民族「日尔曼民族」,开始了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融合,中世纪的欧洲居民也由此而形成了。

对圣教会而言,这些成绩弥补了她在东方所受的巨大损失,因为正在东方,修院到处林立的极盛时代,叙利亚、波斯和埃及却沦陷在回教徒的手中。当教宗额我略二世派遣波尼法爵去日尔曼森林中树立十字架时,北非和西班牙,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。这样一来,天主教世界的重心,从原本围绕在地中海的四周,现在则转移到北方去了。

蛮族入侵以后,教会所面临的是西方杂处的民族:一方面是旧有习惯仍然根深蒂固的帝国遗民,另一方面是新归化的日尔曼人,他们虽然已经受洗,但决不能马上都成为完美的教友,还无法在短期之内,一改那暴烈的性格和迷信的习俗。因为他们的教育水平太低,教友的信德固然是诚恳而活泼,但程度很浅,总是精华太少,大部份都还参杂着迷信。这些粗俗的心灵,需要的是具体,可触摸到的超性事物,才能使他们体悟和了解。他们分不清楚恭敬天主和耶稣基督和敬礼圣人圣女有什么不同。对于敬礼圣人,本身是正当合理的,但是,他们所举行的方式,却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,当时对「圣髑」的敬礼,真是热烈得令现代的人难以置信。那些「圣髑」不全是圣人们的遗骸,凡同圣人或他们的坟墓接触过的东西,他们都奉为至宝。教友们往往对圣人的衣服、头发,甚到像指甲的杂屑而引起争辩,有人以为把任何东西在圣人们的坟墓上放一下,经过这样的接触,就会染上他们的圣德。为了把这些民族组成真正基督化的社会,应该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,要教导他们作事公平,重视工作,推行精神的修养,不过教会并不败兴,教会以她那择善固执的坚忍,从事这种需延长好几个世纪的艰苦工作,特别是主教和隐修士们。他们毅然的担负起这份责任,他们对培养新社会所费的心血,还真是一言难尽呢,他们的确是中古文明社会的创造者,欧洲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,他们的功劳最为伟大。

自从君士坦丁归化天主教以来,主教在社会上所占的崇高地位,已经得到法律上的承认。从第四世纪末叶,他们便有权以政府的名义,审判有神职人员牵涉在里头的几种案件。后来蛮族出现的时候,主教们往往协力保卫民众。在新的社会中,他们常是归化教外人的有效原动力。蛮族归化以后,主教们常保持着自己的威望和优越的地位,尤其是因为主教们,大部分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。他们的威望,连官吏和国王也都要敬畏三分,莫可奈何,只有主教敢反抗他们。当一位税吏压迫百姓时,主教常出面保护;当一个国王公然的破坏了教会道德的法律时,常有主教指责他们的罪行。也有不少的主教,是因为仗义执言而丧失了性命。在城市内,主教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,那么他的职权范围有多大呢﹖主教几乎是什么都管,主教们有牧灵的职务,宣道布教、巡视各堂区。在当时呢,乡间的堂区很多,主教也是鳏寡孤独和弱小民众的保护者。当政府的权柄无能为力的时候,主教便以德高望重的特殊身份,出面指导并支配公益工程的费用,建造城垣、构筑堤岸、沟渠,主教也开设来往行旅的住处,为病人开放医院,特别是痲疯病院。他有穷人的名单,监督教友们分配大量捐献的救济品给这些穷人。

按照大公会议的规章,主教是由神职班和民众来选举;然后,由首席主教,也就是总主教来祝圣。然而实际上呢,国王们往往干涉选举,硬派自己所要的人,这也就难怪,为什么有时候会产生不能称职的主教了。好在呢,在历史上,这一类不足为人师表的主教还不多,而大多数的主教,都是生活纯洁、爱德出众、具有强烈反抗权的勇气。现在欧洲的一些地方,还保存着不少这些圣德出众的主教们的宅院,教会都以古迹来保护管理。一小段音乐之后呢,我就为各位介绍隐修院的修士们,对中古文化的贡献。

在中古前期,蛮族入侵后所造成的混乱时期,隐修士也协助主教们担任了重要的职务。我曾在今年初的几集节目中,介绍过圣盎博罗削、圣奥思定、圣玛尔定等人,如何在西方创办了隐修生活。公元第五世纪,在高卢南部隐修的生活很盛行。公元410年,圣贺诺拉在地中海上的莱兰岛上,建造了一座隐修院,有不少的修士在那儿度着半隐修、半独修的严厉生活。由这座隐修院出过许多圣善的主教。公元415年,若望‧嘉西亚诺在长途旅行,访问了东方和埃及的隐修士之后,在马赛建立了两座隐修院:男、女各一座。因着他的著作,我们才得以认识东方隐修士们的生活、习惯和他们所遵守的规矩。不过,西方隐修生活的真正鼻祖,还是圣本笃。

圣本笃出生于公元480年,诞生在意大利中部诺尔西亚的一个显贵的家庭。早年,他到罗马去读书,但是不久自己觉得为旷野所吸引,就到荒凉的苏比亚高山的山谷去度隐修的生活。他的生活非常严厉,有时为抑制肉欲的诱惑,竟在荆棘中翻滚。他这样的圣德,很快的便传扬开来,有不少的人就请求他收为弟子,于是他建了一座隐修院。以后,接二连三的,在罗马附近竟建造了十二座。到他的晚年,就定居在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诺山上。圣本笃就在卡西诺山上的隐修院中,写下了隐修院的规条以后,便在公元547年安然去世。这些规条呢,一直到现在,仍然被全「本笃会」的会士们奉为圭臬。

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:这些规条中所包含的都是明智,而且宽猛相济的节制要求。圣本笃的最大功劳,是使隐修的理想同西方民族的体质、需要和习惯相配合,并没有特别严厉的苦工,使祈祷和读书、唱经和静观、工作和阅读、睡眠和守夜,都保持着适当的平衡。在一般的神贫和服从的圣愿之外,圣本笃又加上一个恒心的誓愿,修士虽然是以自己自由意愿进了修院,并且以誓愿来自行约束,但是,一经选定了这种生活方式之后,也应该立志永远留在修院里边儿。修道院,就同是一个大家庭,院长也以慈父的心肠对待修士,圣本笃给了各个不同的会院以极大的自由,务使会规的规条能适应各地的环境。

这一套会规,西方隐修院一致都采用,就如同公元第四世纪,圣巴西略的会规风行于东方一样。并且,圣本笃逐渐代替了其他不适用的规矩:例如呢,圣高隆邦的会规就偏于太过严厉。西欧各地,像法国、西班牙、英国、德国都有「本笃会」的会院,就连我们中国,过去也有不少「本笃会」的修士在好些地方,建立过男、女本笃会的会院。

让我们现在,闭上眼睛,去设想一下,进入一个被沼泽遮断的树林子。在蛮族入侵时,欧洲的大部领土都还是遍地覆盖沼泽。到了公元六、七世纪的时候,您便可以看到,在一片荒凉的中央,有一块耕耘的土地,附盖着绿油油的庄稼,中间有片宽大的隐修院。最惹人注意的是,带有钟楼的圣堂,修士们聚集在那儿,一天有七次念经、唱圣咏来赞美天主。然后,您所见到的,便是旅舍。因为在「本笃会」院中,无论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方,常是免费招待来往的客人;如同是招待基督自己一样,特别是对待穷人和朝圣的人,他们更喜欢照顾。

修士们的房间,是一所围绕南天井四周的方形建筑,四面绕以走廊,建筑物内有饭厅、卧室和图书室。在图书室内,存放着古拉丁文作家的手抄本,以及教父们的著作,还有写作室,供修士们在那儿抄写古代著作的珍本。另外呢,修院内还设有各种作坊,像砖瓦作坊啦、木工、铁工、纺织、金银细工的作坊,几乎是生活上各种必需品,都能制造,因为他们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。至于田园、仓房和畜养家畜的木造棚子,那更是不能少了。此外,还有附设的学校,修士们也是教师,教授村庄内的孩子们。

隐修院的周围呢,有着结实叠叠的果园,有专为酿制弥撒酒的葡萄园。有供给蜂蜜和蜡烛的蜂房,山谷和池塘也养殖着鱼类,溪流上架着水车推动水磨的转动,修士们也不断的继续向周围地方更远的荒地去开垦,年年可以增加新的耕地。我想您所看到的这一幅图像,正可以看出圣本笃所创立的修院,对西方文化的贡献,是属于多元化的,他们不只拯救了古抄本,及其他学术思想方面方著作,还保存并改进了建筑和农耕的技术、各种工艺技术,以及对植物和制药的知识,他们还不断的开垦了许多的荒地。隐修院所在的地方,吸引了民众,在他们周围定居下来,不但满足了他们宗教上的需要,在患病或遭遇困难时,又能获得修士们的友爱和扶助、儿女们的教育、文明生活的一切资源。所以欧洲有许多农村和城市,都导源于隐修院。修土们的善表,比言语更能说服蛮族,学习到虔诚教友应有的德行,像谦逊、友爱、贞洁、良善等等。修士们也教导他们重视劳动,这些传教士所创始的工作,由隐修士们把它完成了,教友们的信德也因此得以根深蒂固。

各位听众朋友,今天,我们说到这儿,祝福各位健康愉快,天主的恩宠常与您同在,下星期在《朝圣之途》节目中,我们再见!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